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201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58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617-627
In this paper, a progressive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multiple shot peening process parameters for complex integral panel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invariable parameters in the forming process including shot size, mass flow, peening distance and peening angle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d machine type. Then, the optimal value of air pressure for the whole shot peening is select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the feeding speed for every shot peening path is predicted by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integral panel part with thickness from 2 mm to 5 mm and curvature radius from 3200 mm to 16000 mm i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four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sign specimens for acquiring the forming data, on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plate and stringer-structural specimens, which were peened along the middle of the two stringers. The most striking finding of this experiment is that the outer shape error range is below 3.9%, so the plate specimens can be used in predicting feeding speed of the integral panel. The second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an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verage reaches the limit of 80%, the minimum feeding speed is 50 mm/s. By this feeding speed, the forming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from the third experiment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optimal air pressure is 0.15 MPa. Then, the plate specimens with thickness from 2 mm to 5 mm are peened in the fourth experiment, and the measured curvature radius data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eeding speed of different shot peening path by regressive analysis method. The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forming a test part 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is 0.496 mm. It is shown that the approach can realize the forming of the integral panel precisely.  相似文献   
2.
系统阐述在超声马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机构设计、制作工艺、驱动电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重点讨论超声振子的粘接技术,振子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及驱动电源的匹配和频率自动跟踪设计,最终设计出高性能的超声马达。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法测量燃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首次引进的超声波实时燃速测量系统编写了测试软件,用水作为被测试对象,进行了退移速率测量,分析了超声波测量燃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测量精度主要受材料中声速的约束,声速会受到材料应力(压强)和温度的影响。该软件可以用于厚度、材料内声速和实时燃速测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L am b波频散方程及其数值求解得到的频散曲线,对L am b波模式及激励信号中心频率范围进行预测。建立了试验测试系统,利用集成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PZT压电陶瓷片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激励并接收结构中激发的L am b波信号。对具有不同函数形式、中心频率和波峰数的信号激励,结构中传播的L am b波模式进行试验研究,为激励信号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依据。利用H ilbert-Huang变换及H ilbert谱提取传感器信号特征,提出了L am b波信号在结构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率和损伤敏感度两个考察指标,并据此对激励信号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激励信号在结构中能激发出单一模式的L am b波(S0模式),有效地抑制了多模式现象的出现。同时,激发出的L am b波具有最低的能量衰减和最高的损伤灵敏度,响应信号特征明显,便于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用声-超声进行复合材料危害性缺陷无损评价的研究,认为,声-超声信号在试样厚度上产生纵不皮共振,使得频谱能量集中在某些频率点附近,而声波又以切波的形式由发射换能器传向接收换能器,可用声-超声谱峰的位置来无损评价纤维缠绕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参量对纤维增强型合材料中的分层或紧贴型分层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6.
多层钎焊结构件超声C扫描信号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层钎焊件内层焊缝检测中产生的多重声束路径叠加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超声检测中的叠加信号,总结出对等厚薄板钎焊缝阵结构内层焊缝的检测方法及C扫描时信号门放置的合理位置,并且在实际检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字采样、相关分析、频谱分析等方法,结合部分复合材料层板剪切强度试验,验证材料性能与分析结果的对应性、研究分析参数的选择,为无损表征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可行性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航空制件超声检测中的声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空制件超声检测中影响缺陷定量准确性的声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研究了脉冲波声场的计算方法, 设计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并绘制出实用换能器声轴线上的声压分布曲线, 分析了不同材料和厚度的采样回波对频谱的影响, 比较了连续波声场和脉冲波声场的分布特性及异同点。研究结果为提高超声检测中缺陷定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用传统方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不彻底性,提出了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法。首先着重介绍了应用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技术清除发动机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燃油总管专用超声波清洗机的开发与研制,以及超声波清洗工艺的研究过程,最终确定了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清洗液配方和工艺路线。并成功应用于某大修机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与喷丸表面强化技术比较分析之后,表明航空发动机叶片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后,能显著增加叶片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性能,并且其效果优于喷丸表面强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